一直以来,民间都认为酒量是练出来的。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: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,绝非后天养成的,而是由“酒精基因”所决定。什么是酒精基因?简单地说,就是产生与酒精分解有关酶类的基因,包括乙醇脱氢酶、乙醛脱氢酶、过氧化物歧化酶、过氧化物酶等,这一群酶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起作用后,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,从而决定不同人喝酒的反应差异。酒精基因是人体基因序列的一段,人在出生时,酒精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,终身
2025-09-03 admin
我们应该都听过一个词,叫“理性饮酒”,指在适当的场合,适量地饮酒,同时,在任何不适宜的情况下都避免饮酒。这似乎是一个现代的概念,古人是这样吗?在文艺作品里,我们经常看到文人骚客、英雄豪杰肆意酣畅饮酒的场景:如李白“饮如长鲸吸百川”,陈后主“日饮一石”,武松醉过景阳岗。还有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刘伶,终日带着酒,命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,说如果他醉死,则就地埋掉。实际上,魏晋时代以多饮为豪举,少有节制,但到
2025-09-03 admin
酒是人类饮食产物中的精粹,中国自古即是一个爱好饮酒的古国。“我有旨酒,以燕乐嘉宾之心。”描写酒人情态。“操余弧兮反沦降,援北斗兮酌桂浆。”状述南国酣饮之风。把酒置入人际互动的社会生活中形成风尚,才能形成酒文化。魏晋时期是我国酒文化的大发展时期,其中离不开当时名士对饮酒推崇。“名士”我们可简单地理解成有名望的士人,这些人由于品性高,即便是行为孤僻放达,也被世人津津乐道。竹林七贤的酒品亦当有清高放达的
2025-09-03 admin
白酒能烫着喝,为啥就不能冰着喝?这事儿不少人都问过。尤其是到了夏天,天热得让人连呼吸都觉得黏糊糊的,不少中老年人就琢磨:“冬天能加热,夏天为啥不能放冰箱?”看着冰镇啤酒都能畅饮一整晚,白酒冰一冰,咋就不行了?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,好好聊一聊。不少六七十岁的老哥老姐,每天饭后一小盅,是几十年的习惯。有的图个助消化,有的当成放松方式。冬天冷,白酒一烫,热腾腾的下肚,整个人像炉子点着了似的,舒
2025-08-13 admin
掌握一些基本的酒的知识,对于我们选酒会有帮助,典泽倡导适量饮酒,饮健康酒,健康饮酒,不喝混酒,不劝酒。今天跟大家共享八点酒的一些基本知识:一:酱香型白酒为什么用土陶坛存放?陶坛的透气性较好,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,与酒产生"微氧循环",使坛内酒液产生呼吸,从而加速酒的酯化、氧化、还原反应的速度。正是陶坛这一独特的“微氧”环境和坛内酒液的“呼吸作用”,促使酱酒在贮存过程中不断陈化
2025-08-13 admin
白酒酿造中的评价酒知识。·绵:就是酒入口之后有一种饱满、厚实的感觉,品质好的白酒是不会出现那种"剐"的感觉。当酒下肚之后就像一团温水在身体内扩散,非常舒服。·甜:可能很多人喝白酒感觉到的都是辣、烈,甜这个感觉压根儿没有。这是因为大家在喝酒的时候喝的太多,并且还在吃东西。如果早上起来不吃东西,用水漱一下口,然后小小抿一口,就能感觉到白酒的"甘甜"。·净:所谓&
2025-08-13 admin
你是不是也有囤酒的习惯,家里角角落落都塞满了白酒?可光有存货还不够,放错地方,酒不但不能越陈越香,反而越放越“惨”。别小瞧这几个“雷区”,随便踩一个,好酒可能都变成下脚料!今天就来聊聊白酒储存的三大禁区,赶紧看看自己家有没有中招,别让辛辛苦苦买回来的好酒全打了水漂!说真的,咱爱喝酒的不少人都容易忽略存酒的地方,觉得随便搁哪都行,但其实酒也挺娇气的。潮湿、暴晒、厨房这种地儿,真是白酒的大忌,好酒放那
2025-08-13 admin
冰镇啤酒一口闷,大概是夏天最“续命”的事儿。但你可能不知道:冰到起白霜的啤酒喝着没味还伤胃,狂炫着喝会越喝越苦,烧烤配啤酒更是把“伤身”翻了倍……这6个喝啤酒的坑,好多人天天踩,看完赶紧改。一、别再冻到冒白气!温度错了,啤酒白瞎了“啤酒就得冰到扎嘴才够劲?”真不是。• 淡啤最舒服的温度是8℃左右:太冰会把麦芽香锁死,喝着只剩“寡淡”,像“掺了冰的凉白开”;• 浓啤(比如黑啤、小麦啤)得10-15℃
2025-08-13 admin